rng德杯阵容搭配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rng德杯阵容搭配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rng德杯阵容搭配的话题吧。

rng德杯阵容搭配插图

德杯抽签小组:

A组:HMG,SDX,OMG,RW,FPX / TES

B组:DYU,EDG,LNG,LEG,VG / SN

C组:LYA,YM,ES,TT,V5 / JDG

D组:CMG,IG,BLG,RNG,WE / LGD

 宣布了四分之一决赛第一天的时间表:每个小组的合格队伍将直接与入围S10世界锦标赛的四支LPL队伍竞争(这四支队伍将直接进入淘汰赛阶段)无需小组赛阶段)。最终争夺本届Demacia杯决赛冠军!

A组的资格小组将面对TES小组; B组的资格小组将面对SN小组; C组的资格小组将面对JDG小组; D组的资格小组将面对LGD小组。

深度:TES成为德杯最终赢家,两支队伍被高估,FPX虽败犹荣

解析德杯中被高估的队伍和黑马战队

经过这次德杯的比赛之后,相信大家也是对如今很多的新阵容有了新的看法。大家都知道这次转会期LPL闹的是沸沸扬扬的,不但有UZI的复出,还有众多顶级选手的转会。其中LNG、RNG、TES、WBG、V5、UP等等,这些战队的阵容都有所增强。不过大家也知道LOL不是卡牌 游戏 ,并不会说那个队伍的选手实力强,谁就百分百能赢的。这次德杯比赛基本所有的队伍都是上的新阵容,可以说含金量要比之前的德杯赛事高的。因为之前的德杯一般都是战队的二队选手来打的,但是这次却是主力阵容的碰撞。 而这次德杯也算是各个队伍新阵容的炼金石,在春季赛开打之前,通过一场正式而且富有含金量的比赛来进行一个测试。而大家都知道转会期过后呼声最高的战队无疑于是BLG、RNG、LNG、TES战队了。当然这次TES也是成功的夺冠了,所以TES的实力是名副其实的。但是RNG和LNG的表现就稍显不足了,这次LNG是上的全部主力阵容,RNG是除了小明之外的四个主力也都上了。

但是分别止步于四强和八强,而且还是被对手三比零击败的。可以说RNG和LNG这两个队伍是被高估了很多的,别说这是德杯他们不会认真打,如果不想认真打的话至于上主力嘛。上主力阵容肯定就是为了赢嘛,尤其是RNG战队,RNG今年的世界赛成绩也是不错的。加上这次转会期有所补强,就算是小明不在,那么也理应可以和TES碰一碰的。但是RNG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直接被三比零淘汰了。LNG战队也是发挥不佳,面对新组建的FPX战队,依然是被打的毫无反手之力。

这次德杯最后冠军是TES,亚军是FPX。虽然FPX是输掉了比赛,但也是赢下了TES两局的,并且FPX的全员发挥是真的不差。而TES赢得冠军也是理所应当的,这阵容真的太好了,不但双C厉害,而且上中野也是非常的厉害。 辅助zhuo也有很大的进步,可以说是这次德杯中发挥比较亮眼的辅助之一了,另一个发挥很好的辅助就是hang。这次德杯也是让更多人都认识到了hang这个选手,hang之前是Iboy的辅助,但是这次转会期从RA转到了FPX。冠军AD林炜翔和hang的搭配是非常厉害的,对阵阿水和zhuo的时候也是经常占据上风。从FPX的赛后语音来看,FPX的指挥都是北川和hang在做的,可以说这两个选手的发挥是很好了,虽然最后是棋差一招不敌TES。 但是也证明了自己,毕竟FPX的阵容里面有经验不丰富的小将、有中文不流利的韩援,所以这次FPX可以说是虽败犹荣了。尤其是FPX中的林炜翔,发挥更是完美到无可挑剔,如果不是现在版本AD生存环境太难,想必林炜翔还能打出更好的成绩。

至臻全华班RNG被高估,恐将被TES压制

这次转会期过后的RNG、TES、BLG成为三大全华班的代表队伍,其中以RNG和TES更胜一筹。RNG这次在转会期做的改动是上单引入了Bin,然后将小虎重新调回中路。所以如今RNG的阵容是很豪华,可以说以RNG的阵容来看,去参加亚运会都是没啥问题的。不过在经过比赛的亮相之后,RNG的表现还是让一众粉丝比较失望的。首先是上单bin,作为国产中顶级上单,Bin的发挥还好,但是wei作为一个很喜欢帮助上路的打野选手来说,却并没有去帮助bin获得优势。 如果大家最近看SN的不破不立纪录片的时候就会了解到,当时Bin在原SN战队的时候,和Sofm是有过分歧的。因为当时的SN蛇蛇离队了,所以sofm就作为队长开始指挥。但是sofm的打法是想通过运营和策略获胜的,也就如Sofm说说,sofm认为打比赛就像下棋一样,不断的蚕食对手,抓住对手的弱点。但是Bin的想法就比较简单,他在纪录片也说过,想让sofm多帮自己打开优势,他可以Caryy比赛了。但是Bin拗不过sofm,所以bin在原SN打的也是不舒服的。

这次Bin来到RNG,一部分是来到了强队,还有就是bin自己也是RNG的粉丝,更大的想法就是可能看到了RNG是以上单为体系的,所以才来的。但是Bin的到来,让RNG并没有维持原本的帮上战术体系,反而是小虎转到中路之后开始和wei一起中野联动带动节奏。可以说bin是又上了个大当,来到了RNG也不是以他为核心的。其实也是因为小虎的经验丰富,这次ming没有出征德杯的话,肯定是小虎和wei作为指挥的。那么都知道中野联动的话四包二下路是收益更大的,所以RNG也没有以bin为核心,导致在面对TES的时候。虽然是RNG想打中下的双C对抗,但是明显TES的双C状态更好,所以RNG也是惨败。不过这次德杯也算是块试金石了,后续的RNG肯定也会多练习上中野体系的。像这次TES决赛的时候,就是打上中野体系,然后让jackylove玩吉格斯,才赢得了冠军。

LNG负败于FPX,中野被严重高估

这次要说输的最离谱的还是LNG战队,虽然LNG是进入了四强,但是在八强的时候打的是IG,IG如今的新阵容并不强势,所以LNG赢了也是正常的。而到了四强LNG面对的是FPX,FPX这赛季是做了非常大的调整的,除了林炜翔之外,其余的四个选手都换了人。可想而知FPX其实是更需要磨合的队伍,并且中单Gori与队友的沟通交流也需要加强。 像FPX打UP的时候,小老虎的杰斯已经拿到了四杀,而Gori则是抢下了小老虎的五杀。事后看比赛麦克风才知道,Gori没听懂小老虎的:给我五杀、给我五杀。最后还是林炜翔用英语提醒了Gori,他才知道自己抢了队友的五杀。但是就这么一支配合、沟通都不熟练的FPX,LNG却依然没有打过。 这次LNG引进了Doinb和绿毛,让大家都觉的这支LNG是真的什么都不缺了,要实力有实力,要体系有体系,要指挥有指挥。但是这支LNG却败给了FPX,而中野的发挥更是被压制。 大家都知道LNG的中野Doinb和Tarzan被誉为顶级中野组合,但是在面对FPX的时候,FPX是优先选择了针对中野的英雄池,然后给北川拿下了自己熟悉的英雄。在节奏上面,北川的发挥是要高于Tarzan很多的。而中单Gori虽然表现的不佳,但是Doinb去支援的时候他也会及时的到场。 其实LNG输就输在了中野节奏和下路实力上面,Doinb和Tarzan在前期并不能帮助队友做到事情,然后LNG的ad选手灯皇还喜欢玩些烬这样的英雄,因为LNG是主打上中野体系的,所以对于灯皇的英雄选择就比较偏抗压一点。而FPX则是以下路为核心的,加之林炜翔的表现确实很棒,所以最后也是战胜了LNG。虽然这个版本AD的生存环境堪忧,但是LWX因为有极大的优势,而ALe面对小老虎的时候并不能打出很大的压制力,所以LNG也是遗憾败北。

德杯中的黑马战队

这次德杯比赛虽然是有些队伍的发挥令人感到遗憾,但是也有一些队伍的发挥令人感到惊喜了。首先是毫无疑问的FPX,作为这次德杯的亚军,他们也是有很强的实力的,目前FPX除了中单之外的所有选手发挥都能称得上一流选手了,而林炜翔的发挥更是可以称为顶尖选手。 然后就是IG战队,如今的小IG已经没有了当初夺冠的那几个人,但是这群年轻小将也是打出了许多精彩的比赛,赢得了大家的赞扬。

没有UZI的RNG德玛西亚杯夺冠,尴不尴尬?

斗鱼独播的德玛西亚杯总决赛如期举行。一边是“如日中天”的RNG,一边是连克IG和EDG的BLG战队。堪称一场悬念迭起的对局。

比赛刚开始,BLG战队先声夺人,率先拿下一局。在第二局中,RNG重新进行了调整,顺利扳回一城。两队再次回到同一个起跑线。

Game3:在第三局的决胜局中,RNG战队和BLG战队经过了一番艰难的选人。本来RNG选择了双C,很多网友认为BLG的阵容占据优势。却不成想场上的局面非常有戏剧性。

比赛仅仅打了10分钟,BLG战队就多线被打崩。RNG人头数以8:2领先,经济领先4K多。

而在之后的战斗中,RNG战队的Karsa“骚的不行”,1打3还强行换了一个人。而与此同时,RNG战队的xiaohu也打得很放松,各种“残血”反抓,逃跑时更是连闪现都不肯“交”,真是让人气得牙痒。比赛打到中期,RNG越打越顺,在野区强行打了一波1换3。而值得一提的是,BLG被杀队员仅仅给了RNG的选手100块,还不如打野给的钱多。

比赛尚未结束时,大家都看得出来,BLG“希望不大”。就连解说都表示,BLG仅有两成胜算。而网友更是表示,连打野都差了三级,怎么可能还有胜算。

比赛后期,RNG战队的Karsa再次发力,在野区再次收割BLG人头。而姿态使用的炼金术士真是“脏”的要命,各种放毒和野区隐藏,令人发指。

如果说前两局两队的表现是龙争虎斗。那么就第三局的表现来说,RNG简直就是在“虐杀”BLG。借用解说的话说,BLG队员甚至被打到“有家不能回”。只能说RNG战队的双C阵容实在太强了。

而在最后一波比赛中,RNG战队的Able发挥,屡次避免了BLG的顽强抵抗,带领队友强拆高地塔,顺势强拆门牙塔和水晶,拿下第三局比赛。

Game4:在第四局中,获得比分领先的RNG却出现低级失误,Ming在时间走完时居然没有来得及选英雄,实在是让人惊诧。本来RNG夺冠已经十拿九稳,可RNG战队却强行给自己“加戏”。而BLG战队也是有意思。在第四局刚开始,BLG打野在逼出RNG战队Karsa闪现之后,居然罕见的在赛场上给了Karsa一个赞(亮标)进行“嘲讽”。

开始时两队都很谨慎,但比赛第12分钟时双方在河道处爆发团战,但BLG战队的洛上的太过于仓促,直接导致RNG战队拿到“一血”。

而在比赛进行到第22分钟时,双方在中路爆发团战。这次BLG发挥出色,先是和BLG完成一波1换1,紧接着又险些将Able点死,导致Able丝血极限逃生。在这一局中,两队一直打得难解难分。28分钟时,两队经济尚且持平。

但随后双方在中路爆发团战。遗憾的是,BLG5打4却未能留下RNG选手。而RNG的飞机却在上路连拆两塔,迅速为队伍获得3K优势。

但BLG不甘心就这么失败,他们在随后的团战中成功完成一波0换2,将姿态和Karsa放倒。比赛悬念再起。而之后BLG战队再杀RNG1人。随后BLG抓住唯一的一次5打4机会在大龙处强行逼团。

在拿下大龙后,BLG凭借大龙Buff直接完成1换4,险些一波将RNG打死。

但RNG战队的Karsa抓住机会,一波极限操作,将BLG战队的C位秒掉,然后顺势拿下远古龙。两队再次回到五五开,RNG疯狂反推。

双方最后的一波团战爆发在BLG高地,当时RNG战队的xiaohu先被秒掉,但走A站了出来,他的暴力输出帮助队友完成一波1换4。最终,RNG收下第四局,成功夺得本次德玛西亚杯冠军。

纵观整场比赛,只能说如今RNG战队士气太盛。Ming、xiaohu、zi1tai、Karsa在MSI夺冠之后反而心态更加好了。而Able在这次的德玛西亚杯也有亮眼表现。

反观BLG,他们第三局时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心态上。第三局开场十分钟就被打崩,而且操作越来越“糙”,到后来被无限“反抓”。但BLG战队的调整能力令人敬佩。在第四局中,BLG全队发挥出色,他们曾无限接近胜利,可惜功亏一篑。

不过BLG尽管败给了RNG,但他们也做得很不错了。毕竟RNG如今全民皆“秀”。RNG每名队员的状态都堪称完美,配合默契无间。最后祝福RNG,他们在缺少UZI的情况下成功捧杯,实力毋庸置疑。而BLG也很不错,希望他们在之后的比赛中能够放平心态,未来可期。

对于本次RNG德杯夺冠,你最想说什么?RNG战队的教练更是放言剑指S8冠军,他们能够实现吗?

各位网友,你怎么看呢?

lng公布德杯出战名单

lng公布德杯出战名单如下:

12月19日晚,德玛西亚杯举行了抽签仪式。二十支战队分为四组,每组五支战队,只有一支队伍能够晋级八强,TES、SN、JDG、LGD提前进入八强,因此本次德杯总共有二十四支队伍参加。

A组:HMG、SDX、OMG、RW、FPX。

A组的整体实力区分明显,FPX的实力在这组可谓是一枝独秀,可惜的是牛宝没有出现在FPX的德杯名单中。OMG在转会期相继失去Curse、冷少和司马老贼,实力下滑明显。 A组不出意外的话FPX应该能顺利出线

B组:DYU、EDG、LNG、LEG、VG。

前段时间主播对抗赛的冠军DYU被分到了B组,并且这支队伍的教练将由大家熟知的前职业选手PDD担任。

这次转会期人员变动比较大的EDG和LNG也被分到了B组,从公布的名单上来看EDG基本都是替补选手上场,令人期待的是LNG的Tarzan选手也在名单中,总体来说B组的出线情况不大明确,每支队伍都有出线的可能。

C组:LYA、YM、ES、TT、V5。

V5在转会期签下了狼行,组成了狼行 小东北 Weiwei 的上中野组合,如果V5能发挥出夏季赛的实力,他们出线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D组:CMG、IG、BLG、RNG、WE。

D组是这次德杯毫无争议的死亡之组。CMG是城市争霸赛的冠军,集合了各路路人王玩家,实力强劲。IG和RNG的电竞春晚令人期待,不知双方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WE转会期引入上单Curse,实力较上赛季有一定提升,因此也是出线热门。

德队出站名单:

英雄联盟赛事在刚刚随着赛程一并公布本届2022德玛西亚杯战队参赛大名单情况,此前尚未官宣的EDG、RNG等队伍名单公布:

EDG阵容-上单Xiaoxiang,打野Junjia,中单Fisher(二队中单)+Cyku,下路Leave(二队AD),辅助Xiamu(二队)。

RNG阵容-上单呼吸哥,打野Wei,中单Tangyuan(二队中单),下路UGLY,辅助Ziyou+Bunny。

rng名人堂都有谁

RNG名人堂有:前SSW冠军上单Looper、前SSW冠军辅助Mata、前IG中单姿态、前RNG打野Mlxg、前RNG上单Letme、RNG世界亚军辅助Tabe、世界亚军上单神超、世界亚军中单Corn。

名人堂的这8人中,其中有两位已经回到了RNG,他们就是Mata和Tabe,不过这次不是以选手的身份,而是主教练和战队分析师的身份,Mata和Tabe都是智商型选手,对于英雄联盟这款游戏的理解很深,做教练和分析师再合适不过了。

Mata在做选手的时候就已经担任半个教练了,而Tabe有多年执教队伍的经验,并且在德杯上担任RNG的主教练,负责bp和战术布置等事项。

RNG简介:

RNG电子竞技俱乐部前身为皇族电子竞技俱乐部成立于2012年5月,现拥有英雄联盟分部、刀塔2分部、王者荣耀分部、QQ飞车手游分部、炉石传说分部、使命召唤手游分部等多个游戏分部。

旗下英雄联盟分部取得5次LPL联赛冠军,取得3次MSI季中冠军赛冠军,取得2次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亚军。

旗下QQ飞车手游分部先后获得过2018年S联赛秋季赛冠军、2019年S联赛春季赛亚军、2020年S联赛秋季赛亚军、2021年S联赛秋季赛亚军、2019、2020和2021年亚洲杯冠军、2019和2020年赏金赛冠军等荣誉。

2022年5月29日,《英雄联盟》季中赛决赛,RNG战胜T1捧回《英雄联盟》MSI奖杯,缔造MSI首个三冠传奇。

omg战队2017春季赛为什么战绩这么差

OMG:双形态天团的惆怅

最近也天天看OMG的比赛,怎么说呢,看了这么久得比赛,觉得OMG其实也可以发挥的很好,但是真的不稳定,其实OMG的队伍配置真的不错,可是为什么就是打不出这样一个队伍的伤害呢?最近看到了这样一篇分析,觉得很不错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此文来自LOL掌盟)

作为曾经在S3总决赛击败SKT T1,S4淘汰赛零封韩国NJ战队终结抗韩魔咒的OMG战队,应该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如今会陷入这种尴尬局面:他们基本也很少跌出过LPL前三,春季赛积分一度紧追EDG,但一旦进入淘汰赛,他们便很难收获令人满意的成绩。

简单来说,在OMG引入Uzi之后,他们的成绩与期望值之间产生差距,这是Fans们难以接受的事实,围绕着这个“事实”,不仅是外界,连OMG自己也产生了动摇:

到底应该围绕着中路还是下路,来建立战术系统?

攻城形态(简式运营)

代表性比赛数据图:

夏季赛W7 Day1 VG VS OMG 第二场

夏季赛W4 Day2 OMG VS IG 第一场

夏季赛 W3 Day2 M3 VS OMG 第一场

夏季赛OMG换上两个新人,夕阳以上单形态出现,这支全新的OMG一度使LPL众多队伍摸不着头脑,直到夏季赛W3-W4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套完全围绕着UZI而展开的迅推格斗流嘛——PentaQ称此为简式运营。

这套战术体系有点将突袭和运营合二为一的味道,并且有着换线和不换线的两种演化方式,主要是以Uzi拿到的ADC英雄为变化基础,如拿到奥巴马、飞机等中前期凶猛的ADC则不换线,在下路频繁小规模格斗;如拿到轮子妈、金克丝等偏中后期的英雄则换线,平稳过渡到10分钟,然后集中兵力一波强突,推塔后换线再推。

但不管怎么变,Uzi都是这套战术体系的绝对核心,它要求前期所有的团队行动:如支援、突袭和蹲守,全都围绕着Uzi所在的路线展开。

其基本构架为中式强突为主,即主要在10分钟左右,全部人手朝Uzi所在路线进行突袭,无论得手与否,迅速推塔,塔倒则Uzi换线,将此过程再执行一遍,直至对方三座外塔全毁。中单在此体系里以牵制、发育、支援为主,只有当上下两路塔破,Uzi切换到中路时,中单和辅助才会解放展开突袭。

这套体系一度使OMG打得顺风顺水,在第三周击败M3时,更是让人喊出“拆迁大队”的称号,那时的OMG,充满了活力与朝气,成功的数据案例也在这时期居多,但当其他战队摸熟了这个套路之后,便有了应对之策,成功数据案例便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被完全针对后的案例——我们后面再说。

首先让我们看看此战术体系的第一特征:突袭爆表。

Uzi有两大特点:第一线上凶,第二团战稳。而线上凶一般有两种后果,要么就是把对方打烂,要么就是自己遭到对方打野的强势针对,所以但凡OMG成功战例,无一例外突袭属性都会爆表,且所有行动针对路线有80%以上都是围绕Uzi所在路线展开,如W3 Day2 M3 VS OMG 第一场,OMG打野从第5分钟开始,5分7、12分12、18分43三波全是下路,而夕阳8分10、15分40两波支援也是全是下路。

跟所有的强突体系一样,此体系的第二特征就是补刀率下降,过多的线上战斗以及上单频繁支援、打野频繁行动,都要以牺牲刷刀经济为前提,这三张图上OMG的补刀率基本都稳定在70%左右便是明证。

但Uzi的经济却很少受到影响,从而能保持全场最佳补刀,如上图中的图一和图二他都是最佳补刀,图三虽然是无状态最佳,他也仅仅是因为英雄特性不适补刀,而全场只比无状态少了17刀。

这当然是因为所有行动都围绕Uzi所在的路线展开,这使他可将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在线上,而不需要在游走上消耗精力,且由于此体系一旦推塔得手,Uzi就要换线再推,无形中便可以多吃两波兵。

不过若是觉得Uzi就此吃掉全部团队资源,那大家可能就小看了这套战术体系:在此体系中,补兵并不是最重要的发育资源,塔才是!

在以上三例中,OMG在20分钟的推塔数分别为:5、6、5,而对手的推塔数则分别是1、1、1,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差距,自不用多说,所以我们才说这是一种运营体系,其针对的核心不是野区资源,而是塔资源。

也正是觉察到OMG这套以Uzi为核心的体系,在联赛进入第五周之后,越来越多的队伍开始将前期针对点集中到Uzi身上,尤其是一些突袭和前期线上对抗比较凶的队伍,由此便取得了跟OMG对战的胜利,最大的例子便是UP和RNG。

看过PentaQ德杯数据总结的玩家可能知道,其实UP这个队前期打架相当厉害,得益于Heart的节奏带动和Punished频繁出击,他们全队在20分钟的KDA都明显要优于全场KDA,这说明他们在线上对抗期的处理非常不错,而RNG则是香锅领军,突袭能力一流。

简单说,这两支队伍都是前期凶而后期处理稍弱的队伍。

但UP在W6和W7连续与OMG交手四场,三胜一负,而RNG则是在W7中与OMG交手两场,一胜一负。可以说,正是W7中连续被对手在下路针对,连续的失利终于引发了OMG内部心态爆炸,此体系的缺陷终于被所有人觉察:

这套体系容错率非常低!只要强行针对OMG的下路进攻,对于Uzi这种情绪化的选手来说,前期爆炸,基本就意味着全盘爆炸。

最好的例子是图四W7 Day3 RNG VS OMG第一场,此场比赛RNG简直是疯狂针对下路,从2分1秒开始,4分55、5分59、10分30、11分14、15分25,香锅将自己的全部“青春”都奉献给了小狗,而这场比赛,Uzi选择的正是他想强带节奏的代表英雄——卢锡安,也正是在这场比赛失利后,小北终于换下了Uzi,给这波简式运营战术画上了一个顿号。

联动形态(OMG老模式)

代表性比赛数据图:

夏季赛W7 Day3 RNG VS OMG 第二场

德杯Snake VSOMG 第四场

夏季赛W7 Day2 UP VS OMG 第二场

随着新人小北的登场,OMG的风格重新变回了2014年的那个OMG,唯一的不同只是上单、ADC和辅助已经换人,从德玛西亚杯的表现来看,这支OMG重新找到了方向,节奏感、配合以及个人水平,都要比2014年的OMG更强,整体水平而言,也是完全超越了夏季赛W5-7时期的OMG。

但跟EDG的决赛一战,看着他们不断发起的攻势,却永远要比对手差上那么一点的结果来看,我们又不得不思考,这支OMG确实非常强,但是,它是最强的吗?

所谓的OMG中上野联动,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ADC缩回去,然后打野的趋势从偏向ADC的野区,变为了偏向上单的野区,从而将中上野链接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去进行突袭、支援,甚至直接在中路强袭打开局面,所以联动模式下的OMG更为灵活,这个拳头能打向任何方向。

因此在这个战术体系上,首先最为显著的第一个变化,就是支援系数的大幅度提升。在Uzi所领导的攻城形态下,Uzi所在的路线就是战场,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很难离开他,基本上连续的四周八场比赛,OMG的辅助Amazing都很少有突袭行动,支援更是一次都没有。

而进入联动形态之后,不仅无状态从中单防御塔形态下解放出来,辅助也解放了出来,三路并进的情况下,使整个OMG进入一种随时伺机而动的动态防御体系之下,由此便形成相当显著的支援属性变化。

对比图一、二、三可以看到,那时的OMG支援系数相当少,而图五、六、七则明显支援系数要多很多,即便图七是W7 Day2 UP VS OMG 第二场,这场比赛OMG输了,他们的支援系数仍然相当可观,并且可以看到整个OMG的支援系数,是随着对手的支援、突袭而变化的,这就是数据产生互动的表现,而图一、二、三的支援数据是死的。

当无状态解放后,最为显著的第二个变化,则是他会拿一些更为灵活的中单,最具代表性的英雄就是狐狸。狐狸不仅能使他打出极为优秀的支援效果,也能跟打野配合打出突袭效果,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三场代表性的比赛中,有时OMG是突袭偏强,有时则是支援偏强,有时则是两者差不多。

这说明OMG这时能有效地平衡节奏,面对不同的敌人和不同的状况,他们可以灵活地决定自己是要更为主动的联合攻击,还是联合防御。

但我们也注意到,此体系存在着一个比较显著的缺陷,就是OMG缺乏一个很好的运营节奏,也就是说不管他们的突袭和支援打得如何漂亮,却只能靠人头来开经济差距,无论是补刀率还是地图控制率,他们都不能跟对手拉开一个显著的差距,而由于ADC的回缩,推塔的节奏自然也是放缓。

最明显的例子是W7 Day3 RNG VS OMG 第二场,这其实是一场很明显的OMG优势,20分钟时他们就打成7:3的人头比,但此刻OMG的经济却仅仅只比对手领先800块,换做是最擅运营的EDG,这起码也该有5、6的经济差距了,哪怕是简式运营,也能打出3、4K的经济差距。

所以这种联动形态,并不能说是一种运营模式,它更像是一种以中单为核心的突袭模式,并不能形成实质性的节奏胜利,以保护自己C位发育和打击对方C位发育为主,在刚才那个战例中,虽然团队经济大家相差不大,但无状态却是3/0/2的数据在手——他起飞了。

当然,也千万别以为在这种战术体系,只有中单能起飞,所谓的中上野联动,并非是外界流传的无脑保无状态发育。

中上野的联动,是将中上野(甚至连辅助也要算上)的支援和突袭拧成一股绳地出击,由于ADC的回缩,导致对方在攻击ADC时,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追击到更危险的位置,这就很容易被随后的支援“拦腰截断”,在这个过程中,ADC在存活后展开反击,也是能拿到人头起飞的!

最为显著的例子是德杯Snake VS OMG 第四场,小北上路9分钟时在上路被突袭,配合灵一波反打三杀,直接起飞。2分钟后,U神下路强带一波节奏,小北又在灵支援下一波反打双杀,这基本就飞上太空,无法阻挡了。

那么,现在就出现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这种联动模式不能让小狗来执行?

答案是,已经执行过了!

在W7 Day2 UP VS OMG 第二场,就是无状态跟厂长那番震惊LPL的抱怨之后,跟UP所打的第二场比赛,这场比赛无状态用的是狐狸,而灵用寡妇、夕阳则是攻击型上单兰博配合。

这套阵容是个典型的中上野联动阵容。而这场比赛OMG的前期节奏确实很不错,10分钟时一度4K经济优势,一路人头和经济都小幅度领先,直到20分钟才被小幅反超。

但其实,这个所谓的“中上野联动”其实是个幻象,选出的三个英雄虽然看起来是要联动,但还是全部在策动Uzi,所有的节奏还是简式运营的攻城形态:三波对下路的突袭后随着下路塔倒,Uzi就换到了上路,夕阳选出的兰博还是不断支援Uzi,他自己在上路甚至被单杀一次,灵全场也没有帮过他一次。

这种左右摇摆不定的心态,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原本应该发育最好的夕阳发育平平,原本是势均力敌地进入团战期,而UP则是出了名的后期处理不好,但结果反而是Uzi发现队友根本无法支持自己进行输出:兰博撒个大就死,狐狸和寡妇能有什么保护能力?于是团战如雪崩,直接GG。

所以并不是只有小北适合这套体系,而是作为新人,他没有话语权,于是将这套体系真正地执行了下来。

结语

在MSI上,SKT T1曾经给全世界观众展现了一种双中单轮换流战术,他们的意图是,对抗不同队伍,就用不同的中单来带出不同的战术风格。

这是一种看起来十分炫酷的技术,全世界媒体都在惊呼:SKTT1带着两柄剑,用不同的剑砍杀着不同属性的敌人。

如果一个战术体系,必须要靠一个标志性的选手来完成,那这套体系就有问题,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我如果跟你玩星际,我这盘取个ID叫6D RUSH,于是我就真的用6D RUSH战术;下一盘我决定飞龙RUSH了,我就把自己ID改成MK RUSH,你会不会觉得我脑子有问题?

实际情况也果然如此,玩双中单套路的韩国人最后一盘上飞科,想打突袭,结果反而被EDG套路了,作为观众,你难道不觉得这画面挺乐呵的?

这种换人就换战术的实际操作方式只有一种:这个选手对某套战术中的核心英雄有极为独特的操作和理解,其他人都做不到,那我觉得这种搞法,可以当做秘密大招来放,目前来看,水晶的德莱文算是一个特例,既然如此,这种大招也只能放一次而已,一旦正式亮相也就失去了作用。

回到我们要说的主题上,现在OMG所面对的问题,就是跟SKT T1一样的问题:用不同的选手来决定自己的战术风格。

当小北上时,对面就全部知道,哦他们是要打中上野联动,好,打野你注意照顾中上;当Uzi坐在对面时,对面则纷纷点头称是,哦他们是要打简式推塔运营,好,打野和中单你们无脑搞ADC。

当国内声音纷纷质疑无脑保小狗下路的战术太过明显,导致OMG下路被针对时,换上小北,改为无脑中上野联动,请问站在对手的角度而言,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德杯对Uzi来说,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他坐在台下,能看到台上的这支OMG,比自己操控的那支OMG更强;但德杯决赛的3:0,对整个OMG来说,应该能人明白,这支OMG,还不够强。目前的OMG,战术体系已然成熟,但执行的力度与灵活跟EDG比起来,简直是天渊之别,如果有一天,Uzi能坐在台上,以收放自如的状态,与队友在这两种形态中自如地切换,或许,那时的OMG才真正变阵成功。

好了,关于“rng德杯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rng德杯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