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诸神搭配阵容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白起诸神搭配阵容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白起诸神搭配阵容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白起诸神搭配阵容插图

分别来讲吧,因为比较多.

希腊战神:阿瑞斯是宙斯与赫拉的儿子。他司职战争,形象英俊,性格强暴好斗,十分喜欢打仗,而且勇猛顽强,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好斗与屠杀的战神。但他同时是嗜杀、血腥,人类灾祸的化身。

罗马战神:玛尔斯 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瑞斯(Ares),维纳斯的情人,拉丁语的火星、“三月”和“星期二”这些词都来源于他。玛尔斯的两个儿子是传说是罗马城的建立者,罗马人有时自称“玛尔斯之子”。

北欧战神提尔在北欧神话中的战神,或说象征勇气与英雄的神。

在北欧神话中,提尔是奥丁之子,其母亲也许是神后弗丽嘉。他是北欧主要神祇之一,但他没有自己的宫殿,而是长住在英灵殿(Valhalla)中。提尔也可以差遣女武神(Valkyries)们。

提尔只有一只手,他的另一只手是被芬里尔狼给咬断的。芬里尔是邪神洛基(Loki)的孩子,其弟妹是耶梦加得(Jormungand)和海拉(Hel)。奥丁看出三兄妹会对众神造成危害,就分别流放了他们。但对芬里尔,奥丁却想不到安置的地方,所以就以测试力气的理由,想要用铁链将他绑住,但都被芬里尔轻松挣脱。

后来,众神请侏儒造了一条魔法的锁链。虽然诸神向芬里尔保证如果挣脱不开,会帮他松绑,但芬里尔已知诸神们心怀不轨,因此不肯轻易就范。这时提尔以自己的右手作为保证,放入魔狼的口中,芬里尔因此相信诸神才甘愿被缚。但当他发现自己上当后,就忿而咬断了口中的手臂。提尔因此成了独手的神。

中国战神「刑天」

刑天:“上古十大魔神”之一

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刑天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

刑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之一。

[编辑本段]秦将白起

白起(前—前258),又名公孙起,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另三人为李牧、廉颇、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白起出身行伍,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升为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二十八年,攻楚、占领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难至陈。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掳获三员晋将,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四十七年,与赵决战于长平,坑杀降卒四十余万。

长平之战后,白起功高遭敌人忌惮、同僚排挤,加之敌国贿赂秦臣,进谗言离间昭王白起君臣,白起自此未能参与战争,昭王四十九年,白起重病,后又与昭王不和,被昭王赐。

白起生平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世也称之为“战神”。

最强帝王将相组合,搭配天衣无缝。哪一组最有实力?

标题 :最强帝王将相组合,搭配天衣无缝。哪一组最有实力?

正文:

时势造英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英雄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而这种环境大多数和纷乱有关。比如匈奴猖獗,屡次攻击华夏,这时候便出现了蒙恬、卫青以及霍去病等民族名将;再比如元廷暴力统治,治下民不聊生,这时候又出现了徐达、常遇春以及李文忠等抗元名将。所以说只有在相对混乱的环境下英雄才更容易产生英雄。

而且在这种“时势”之下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英雄的出现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一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超级集团。 这样集团的出现往往能够推翻暴力统治和驱逐入侵者,从而建立一个伟大的政权。

这种英雄集团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最强帝王将相集团!

核心:秦始皇

武将:王翦、白起、杨端和、章邯等

文臣:李斯、张仪、吕不韦等

大秦集团以秦始皇为核心,文臣武将为辅, 奋六世之力,行远交近攻之策,历时近十年而一统六国 。从而建立一个中央集权、车文量度统一的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虽仅存十余年,但其所具有开创性的性质是之后任何王朝都无法比肩的,因此秦始皇的“千古一帝”以及“祖龙”之称实乃名副其实。

核心:刘邦、刘彻、刘询、刘秀

武将:韩信、周勃、卫青、霍去病、冯异等

文臣:萧何、陈平、霍光等

大汉集团以开国皇帝刘邦、千古一帝刘彻、文武盛治刘询、中兴之主刘秀为核心,同时期文臣武将为辅。两汉历经二十四帝而亡,期间经多次盛世,如“昭宣之治”、“光武中兴”、“永元之隆”等, 与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并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原先不可一世的匈奴在孝宣帝时期也已经被招降。而我们原先自称为华夏族也因为汉朝的功绩而改称为汉族,使用的文字也改称为汉字。

核心:李世民、李隆基

武将:李孝恭、 李勣 、李靖、苏定方、郭子仪等

文臣:长孙无忌、魏征、宋璟、姚崇等

大唐集团以千古一帝李世民和盛世之主李隆基为核心,李靖和魏征等武将文臣为辅。

唐朝经李渊夺隋而开国。到第二代君主李世民统治时期,版图和国力成为汉朝之后数百年期间所不曾达到的盛况,故李世民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后经三帝一后,唐朝整体国力逐渐走向衰弱。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即位的时候,其开创的“开元盛世”成为古代封建民治和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如果后面不曾有过“安史之乱”的话,那么唐玄宗的功绩将会让他成为中国 历史 上排名前五位的皇帝。

核心:赵匡胤、赵祯

武将:石守信、曹彬、狄青等

文臣:赵普、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

大宋集团以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及“仁宗盛治”赵祯为核心,狄青和王安石等武将文臣为辅。

宋朝的名将较之汉唐的数量要少得多,这和宋朝整体重文抑武有关。宋太祖赵匡胤夺后周而建国,深知武将对统治的不安全影响,所以后世的继任者大都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

虽整体军事实力不高,但宋朝的文治水平可以说是古代封建王朝当中水平最高的,整体井喷状态就是在宋仁宗赵祯时期,此时期名相大家辈出,堪称是文坛的“诸神之战”。且 宋朝在经济水平上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故后世评价大宋为“富宋”,亦或“文宋”。

核心: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

武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王守仁等

文臣:刘伯温、解缙、杨廷和、王守仁等

大明集团以开国皇帝朱元璋、永乐大帝朱棣、“仁宣之治”朱瞻基、“中兴明君”朱佑樘为核心,徐达以及王守仁等武将文臣为辅。

大明明朝是中国封建 历史 上最后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封建王朝。朱元璋通过推翻暴元统治,驱逐元朝皇室而建立明朝。之后经永乐、宣德、弘治三个时期,明朝的整体国力达到顶端, 手工业逐渐完善,资本主义已经渐露萌芽,并在政治上也成为了周边国家的宗主国 。但自弘治之后,明朝整体发展开始走向下坡路,直至最后被更加落后的满清所替代,原本已经初步形成的工业也随之覆灭。

核心:努尔哈赤、玄烨、胤禛、弘历

武将:多尔衮、富察傅恒、福康安、阿桂等

文臣:洪承畴、张廷玉、范文程、明珠等

大清集团以努尔哈赤十三副盔甲起兵建立后金政权,之后因明臣吴三桂放关而进入中原,经血腥屠杀以及镇压后取得天下。历经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

满清原是关外游牧民族,不通文化,所以整体在统治上不为儒家文化所相容,因此在满清统治时期,汉人以及其他民族时常发起暴乱,这种暴乱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

在执政上,满清因为是“异族”的身份,所以在统治阶级选拔上,大都选用“自己人”,即八旗子弟。汉人经多年寒窗苦读,究其一生大部分也只能在三四品徘徊,而八旗子弟则可凭借父辈光环直接进入中枢,因此满清的统治阶级可谓是十分混乱。到了后期更是以汉人为洪水猛兽导致无人可信,无人可用。

但不管怎么说, 满清是中国封建 历史 上最后一个王朝,它在前期统治阶段的国力也是相当强盛,因此也能算比较强的帝王将相集团。

以上的几大帝王将相集团,读者朋友们认为哪一组才是实力最强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评论你认为的选择,看看是否有更多的人认可?

被称为战争之神的人是谁?

阿瑞斯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战争之神)

阿瑞斯(希腊语:?ρη?),战神,古希腊神话中为战争而生的神,奥林匹斯十二神之一,被视为尚武精神的化身。其形象源于色雷斯人,据奥林匹斯神话,阿瑞斯是宙斯和赫拉的儿子。在奥林匹斯诸神中,战神阿瑞斯是最招人憎恨的,他被形容为“嗜血成性的杀人魔王以及有防卫的城堡的征服者”。他是宙斯与赫拉唯一一个毫无争议的儿子,尽管奥维德宣称,赫拉只是在奥勒诺斯草原上和一朵花碰触了一下,结果就生下了阿瑞斯。他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嗜杀、血腥,人类祸灾的化身。

中国上古时期诸神

1、黎山老母

黎山老母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骊山老母”,亦称无极老母、无当圣母。传说骊山老母居于骊山,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道观中都供奉有她的圣像。传说中骊山老母横跨多个时代,具有极为强大的法力,并教出各个时代中的英雄女将,如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战国时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宋代)、杨门女将穆桂英(宋代)等,都为骊山老母的门下弟子。

2、烛九阴——钟山之神

烛龙,又名烛阴,亦写作逴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之一。它是钟山山神,人面蛇身,全身为赤红色,身长千里,其光芒能照耀北极的阴暗。

书中记载道:“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其瞑乃晦,其视乃明,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烛龙是人脸蛇身的怪物,红色的皮肤,住在北方极寒之地。它的本领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张开,黑暗的长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变回黑夜。

3、帝俊

帝俊(di

qun),又作“帝夋”,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作为远古东方部族的始祖神与后代子孙所崇拜的天地开创者的帝俊,他所繁殖的后人们在他的后裔英雄少昊统治时期,遭到了来自西方少典部族的毁灭性的打击。随着部族的解体与离散,帝俊后人们虽然在天地四方建立起了一个个独立氏族或部落,但是却无法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他们只能在远离中原的边远地带默默地生活着,且保持他们氏族的种种信仰,代代传诵着祖先的业绩。

4、刑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战神

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刑天舞干戚,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他在与黄帝的大战中,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刑天”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仇。

5、鲧——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

鲧(公元前?年-公元前2029年),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人物。姓姒,字熙。是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颛顼的儿子、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被尧封于崇地(当在今河南省登封嵩山附近),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约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鲧禹治水是中国最着名的洪水神话。后因治水失败,被刑罚致死。《山海经·海内经》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息壤者,言土自长,故可堙水也”。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祝融用吴刀剖开了他的尸体就产生了禹。鲧与欢兜、三苗、共工并称“四凶”。?

6、祝融——火神

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时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葬衡阳市南岳区祝融峰。祝融氏酋长燧人,在世界史上最早发明了钻木取火、最早创建了集市,祝融氏燧人为三皇之一,号为三皇中的西皇。祝融氏是西皇所在的氏族,祝融氏即西皇氏。祝融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融是荧火虫,像星星一样闪光,在黑夜里明亮;祝是祭祀,祭火,祭光明,祭祀天帝。

妖魔鬼怪或神王仙将——试谈白起宗教化形象的构建

白起,战国时期著名的秦军将领,在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保持了不败战绩,立下赫赫战功,为秦帝国的统一大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的决策,使白起成为千夫所指的历史罪人,乃至掩盖了一生功绩。对于这位传奇将军,官方、民间及道教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塑造和建构出不同的人物/神格之形象。唐宋时期,中央朝廷对白起基本是持正面肯定的立场,并有过诏令修缮杜邮旧祠、配享武庙等举措,而民间百姓则采取贬抑的态度,认为白起伐戮过重、死后也难逃其咎,故而沉沦地狱中接受冥拷或轮回投胎为畜生以偿还宿罪。六朝以降,道教将白起纳入神鬼谱系中,最初是作为低位阶的鬼王出现的,尔后又逐步得到抬升和神格化,最终入列仙班、成为神将。

历代史家对白起的功过褒贬不一,褒奖者誉其为 “战神”、 “虎将”,辩护 “坑卒”乃系形势所迫、情非得已,“杀降亦无奈,谁解将军心”? 贬抑者斥之为 “杀神”、 “人屠”,力主将其从历代忠臣良将名录中剔除、打入另册。对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官方、民间及道教基于不同的立场,在各自话语体系中塑造和建构出迥异的人物 /神格之形象。

白起,是声名显赫的秦国将领,被史家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戎马一生,善于用兵、战功卓著,在秦国开疆拓土的争霸大业中立下汗马功劳,也为秦王朝的横扫群雄、一统六合打下坚实的基础,揭开了秦统一的序幕。

白起骁勇善战,一生历经七十余战而未尝败绩,体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纵览白起的生平,恐怕无人不对他的辉煌战绩表示惊叹!

但是在历年的征战中,奉行王或国家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应以高压血腥为解决敌我矛盾的法家思想。对于敌对国的士兵实施肉体毁灭,手段之残忍,令人咋舌。

正是因为在长期征战过程中推行的暴力对敌政策,使得史学界对白起的历史形象争议巨大,主要有两种 :(一)骁勇善战,足智多谋 ?(二)嗜血成性,杀人如麻。

与官方的正面宣传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唐代以来民众对白起的评价却始终采取贬抑的态度。他们认为,白起坑杀降卒、伐戮过重,犯下滔天罪行,即使死后也难逃其咎,必须受到严酷的谪罚才能涤清宿业。在历代志怪小说中,不乏有以白起为反面典型编造出来的善恶报应故事。

作为上述故事中的主人公,白起大致遭受两种惩罚: 其一是沉沦于地狱,在地狱内受各种苦楚,藉此偿还当年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的宿罪; 其二是沉沦畜生道、不得为人,不断轮回投胎为猪、蜈蚣等动物,任人宰杀,藉此赎罪。唐代沙门释道世撰 《法苑珠林》卷七九 《十恶篇·邪见部》 “隋赵文昌”条记载: 隋开皇十一年,内大府寺丞赵文昌死而复活,自述被召至阎罗王所,阎罗王念其专心持诵 《金刚般若经》而放还阳世,差人引他出离地狱城, “少时出南门外,见一大粪坑,中有一人,头发片出。昌问引人: 此是何人? 引人答云: 此是秦将白起,坑赵卒,寄禁此中,罪犹未了。” 唐人戴孚撰 《广异记》“河南府史”条谈到河南府史王某死而复活,描述了阴府地狱中的见闻,其中见到白起的头被斩落在粪池狱。

值得注意的是,白起久拘地狱罹受冥考及元明以后出现的转世投胎为畜生等说法,大都源自民间的传说和杜撰,当是民众基于彰善恶报应的朴素理念而建构出来的,折射出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念及舆论导向。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存在逻辑上的矛盾。按照佛、道教的说法,恶贯满盈之人先在地狱中饱受苦楚,期满后再堕入 “旁生”,托生为动物而轮回转世。约元末明初时编纂的道教类书 《道法会元》卷二一〇 《丹阳祭炼内旨序》对此过程有过描述: “复有积恶深重,寃报相干,魂系幽关,堕诸地狱,受苦满足,当堕旁生,如白起、秦桧之徒是也。”

《真灵位业图》是编纂最早的道教神祇谱系,乃旨在将此前分散零乱的、彼此无隶属关系的各路仙真,依照玄门教义和尊卑观念予以统编和整合,藉此建构出一套具有森严等级秩序的信仰系统。在这本书当中,将很多过去的历史人物或者是神话人物进行排班委座。该书共计收录近七百位神祇的职衔与名讳,按照从天上仙界到阴间地府的原则划分为七个位阶等级 ( 即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地仙、酆都) ,每一层阶均设有中位主尊和左、右位诸神,个别还有散仙和女真位。第七位阶是以酆都北阴大帝为首的阴曹地狱诸鬼官,计有 “鬼官见有七十五职,名显者凡一百一十九人”, 其中不少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名士,如左位有秦始皇、魏武帝、周文王、晋宣帝、周顗、汉高祖、吴季札、周武王、齐桓公、晋文公、汉光武帝、杜预、李广、何晏、殷浩、刘备等五十多位,右位有戴渊、公孙度、郭嘉、刘封、郗鉴、陶侃、蔡谟、刘陶、赵简子、马融等六十多位。 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死后成为鬼官,统领辖下仙官和鬼兵。值得注意的是,白起并未入列其中。陶弘景在 《真诰》卷十六 《阐幽微》中对此予以解释: “自三代已来贤圣及英雄者为仙鬼中,不见殷汤、周公、孔子、阖闾、勾践、春秋时诸卿相大夫,及伍子胥、孙武、白起、王翦,下至韩信、项羽辈,或入仙品而仙家不显之,如桀纣、王莽、董卓等,凶虐过甚,恐不得补职僚也。

但是约六朝以后造作的 《太上洞渊神呪经》卷七 《斩鬼品》 已将白起、王翦等人视作鬼王,合称为 “五通大鬼”,如谓: “自大汉之后,有五通大鬼,鬼名王翦、白起、韩章、乐阳、楚狂,又有郝景、女娲、祝融三万九千人,各领八亿万人。鬼王也,统帅鬼兵,抓捕恶鬼,同时镇守八极,护佑人间安全,不被恶鬼侵扰。

概括而言,前引道书中作为鬼王的白起,大致扮演了两种角色: 一是统帅鬼兵行病杀人、施灾播凶,是疾疫灾厄的源头,故被施法者予以驱逐、殄灭,亦即是负面的形象; 二是统领鬼兵驱逐一切作祟恶鬼,是驱逐任务的执行者,亦即发挥正面的力量。但无论哪种角色和形象,白起的地位都不高,基本上属于最为低层的鬼吏。

白起自刎以后,秦地民众感哀之,自发地举行祭祀活动。如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白起) 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唐代李吉甫撰 《元和郡县图志》 卷一《关内道一·京兆府上》“咸阳”条: “白起祠,在县城中。”

明代冯梦龙编著 《智囊全集·上智部》卷二 《远犹》“白起祠”条云:贞元中,咸阳人上言见白起,令奏云: “请为国家捍御四陲。正月吐蕃必大下。”既而吐蕃果入寇,败去。德宗以为信然,欲于京城立庙,赠起为司徒。李泌曰: “臣闻 ‘国将兴,听于人’。今将帅立功,而陛下褒赏白起,臣恐边将解体矣。且立庙京师,盛为祷祝,流传四方,将召巫风。臣闻杜邮有旧祠,请敕府县修葺,则不至惊人耳目。

唐德宗时,因有感于白起显灵抵御吐蕃有功,特于杜邮设立祠庙祭祀。除了设有独立的祠庙外,唐宋时期,白起还作为太公姜子牙的陪祀,供奉于武庙内。

从秦地民众自发的祭祀,到唐德宗敕诏修缮杜邮旧祠以及唐宋时跻身 “十哲”或 “七十二人”陪祀武庙,无论民间抑或官方对于白起的评价和定位基本是持积极的态度,这恐怕是基于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统一国家方面的贡献所做出的认同和肯定。准确的说,白起配享武庙,不仅彰显出世人对他的尊崇,更体现了中央朝廷对其赫赫战功的认可和赞许。

元末明初时编纂的 《道法会元》乃系汇编宋元诸符箓道派法术著作而成,书中屡次涉及白起。在这些道法体系中出现的白起,跨入了神将行列。推动这一转变的直接动因,是人们相信白起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战争中所向披靡,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死后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故而是天界护法神将的合适人选。而由此开始了白起的神化之路。

白起神化的转变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1. 水部使者

《道法会元》卷一三〇 《北真水部飞火击雷大法》是以水神为中心的法术,其功用是祈晴祷雨、请雪禳灾。该法术的实施是由玄天上帝主法,麾下班将共计十八位成员、均系水部诸神,位列第十三位的是 “飞霜凝冰使者白起”,其形象是 “青鬼面,毡笠,皂靴皂袍,执铁槌”。在这里,白起担任水部的 “飞霜凝冰使者”之职。 从字面含义分析,我们可以判定其执掌降霜、结冰之权责,尽管 “使者”的官阶品秩不算高,然亦跻身仙界、入列仙班了。就其形貌而言,虽仍为 “青鬼面”,却也 “毡笠,皂靴皂袍,执铁槌”,一身武将装扮,较之以往,可谓是 “旧貌换新颜”了。

2. 十王猛将

《道法会元》 卷二三二 《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 是以玄坛元帅赵公明为主神的法术,可以 “驱雷役电,致雨呼风,除殟剪祟,保病禳灾”。该法术的实施以高明大帝为主法、赵元帅为主将,部下有八王猛将, 加上伍员、白起合称为 “十王猛将”, “各头盔金甲,如将军状”。 这种将伍员、白起附列于 “八王猛将”后而合称 “十王猛将”或 “十大蛮王”的做法,亦见于 “召八王呪”中。显而易见,白起的神格身份已发生变化,不再隶属水部而归入作战部队之列 ( 统领神兵荡除邪魔) ,其官阶位秩也得到相应提升,即由先前的 “使者”晋升为 “猛将” ( 将军) ,其形貌也一扫 “青鬼面”等鬼王残留,径改为 “头盔金甲,如将军状”。

3. 二王

《道法会元》卷二三五 《正一玄坛飞虎都督赵元帅秘法》亦以金轮大元帅赵公明为主将,副帅是正一哪咤金轮大元帅黄元益,其后是忠孝威惠显圣王天下都伤王伍员、福顺贤德武烈无比报雠王白起,位阶已在 “八方八王猛将”之前。又卷二三六 《正一龙虎玄坛大法》以高明大帝为主法、赵公明为主帅,统辖 “二王”( 无比报雠王伍员、天下都猖王白起) ,其后为 “八王猛将”。类似的情况亦见卷二四〇 《正一玄坛元帅六阴草野舞袖雷法》,其以高明大帝和酆都大帝为主法,将帅名录中有神霄玉府大都督玄坛立应赵元帅公明、左营兵头无比报雠王伍将军员、右营兵头天下都伤王白将军起,其后是 “八王猛将”及天毒、地毒、四值、天将、地将、先锋使者等。

中国历代名将中,白起是其中有最大争议的,一方面他战功赫赫,骁勇善战;但是另一方面又手段残暴,杀降无数。西楚霸王项羽,也曾坑杀20万秦国降卒,所以在民间传说中被塑造成恶鬼、鬼王的丑恶形象,但是霍去病曾经也曾犯下杀降之过,却位列仙班,可见“杀降”与否恐非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生前的功绩及口碑的好坏。不过,那些道德上有瑕疵的名士,也可以通过一步步的晋升而入伍仙官神将之班。

白起的能征善战与 “嗜杀成性”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就为后世道教改造其为统兵的鬼王做了充分铺垫。宋元以降,白起的神格形象发生了重大转型,亦即由鬼王演化为神将。这就意味着,白起的身份及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推究其质,白起最初是作为厉鬼、怨灵而被祭祀和崇拜的,后来则逐渐改变了性格与职能,原本强烈的厉鬼/怨灵的性格特征被淡化和褪去,其形貌亦由青面獠牙、凶神恶煞般的恶鬼形象,转变为英姿飒爽、仪表堂堂的武将形象。“去魅化”后的白起,隶属于玄天上帝、玄坛赵元帅、酆都大帝等神祇,直接听命于这些高阶大神的领导,尤彰显出白起神格化改造的 “合法性”和 “正统性”。

从中我们又可以学到什么呢?值得令今人思索。

好了,今天关于“白起诸神搭配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白起诸神搭配阵容”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