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太大乔搭配阵容
- 游戏攻略
- 2024-09-25
- 78热度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吴国太大乔搭配阵容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吴国太大乔搭配阵容的话题。
放开那三国2 吴国最强阵容搭配怎么搭?有什么技巧?吴国平民最强阵容要怎么搭配呢?下面这篇放开那三国2吴国最强阵容搭配平民组合攻略我已经准备好了,感兴趣的玩家千万不要错过,希望大家喜欢.
放开那三国2吴国最强阵容 放开那三国2吴国最强阵容搭配 放开那三国2最强阵容搭配攻略
吴国最强阵容:
1:甘宁+太史慈+陆逊+孙尚香+孙坚+主角
吴国的超强输出型阵容,全员斗士拥有极强输出能力的物理性英雄,并以甘宁为核心对敌方全体进行强力输出。
2、陆逊+鲁肃+孙尚香+孙权+小乔+主角
吴国的灼烧型阵容,由陆逊不停对敌军全体附加灼烧的同时配合孙尚香+鲁肃针对灼烧效果的增伤和减伤效果全面压制敌军。
3、孙权+周泰+大乔+小乔+黄盖+主角
吴国的防守型阵容,以黄盖充当反伤型肉盾的同时,让孙权治疗友军全体并附加强力的减伤状态!
平民最强阵容搭配:
主角+孙权+孙尚香+大乔+小乔+鲁肃
推荐理由:
高灼烧效果,造成持续伤害。
阵容优势:
由于孙尚香和鲁肃给的技能都有附加灼烧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这个技能给敌方增加灼烧效果,从而造成大量的持续伤害。而阵容中大乔主要是用来给队友增加怒气的,队伍提高施放怒气的时间,来保证孙尚香和鲁肃的技能的不间断。
不过这套阵容中大多都是一些比较脆皮的武将,因此阵容中搭配了小乔了孙权。小乔是吴国中最强大的奶妈,在阵容中用来保障队友的生存能力,而孙权作为一个肉盾,能在给敌方造成伤害的同时,还能为队友附加免伤,二者合作保障了哪些脆皮武将的生存。
此阵容上还拥有强大的羁绊效果,一来可以弥补队伍血薄的缺陷,二来还可以提升队伍的整体属性。但是此阵容上不宜打持续战,所以在这里放置了大乔,目的就是为了更快速有效的结束战斗。
三国杀如何对这一套配对吴国太,蔡文姬,大乔,孙策
主孙策是吧,那三个忠内是吧
不管是谁,先杀吴国太,集火。
最好的配备应该是张辽,司马,太史慈,高顺。
蔡文姬大乔和吴国太手牌非常重要,这是四个完全限制手牌的英雄。
张辽不用多说,每轮蔡文姬吴国太。
司马的话,1是可以有机会使乐不思蜀失效,2是可以控制对方输出者的手牌,3最重要的可以使蔡文姬的技能对自己堆造成最小的负面效果。
太史慈可以和蔡文姬拼点,杀不杀不重要,主要是持续性的过河拆桥,关键时刻还可以跟主公拼点。
高顺也是每轮拼点,限制对面手牌,最好的情况就是让高顺杀死蔡文姬,这样还可以有酒。
这套阵容好在两个输出点不需要武器就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杀的输出(因为吴国太的存在,反贼方很难有武器),对面好牌不敢留,蔡文姬很容易就白板,就只能摸牌弃牌不敢出牌。但是三国杀还是要看手牌摸得好不好了。
三国志战棋版吴国太阵容搭配一览
三国志战棋版吴国太阵容怎么搭配?“吴国太”在前期开荒还是非常好用的,队伍搭配比较丰富,比较推荐新手培养。下面带来三国志战棋版吴国太阵容介绍,各位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三国志战棋版吴国太阵容攻略
1.阵容一:
吴国太+周瑜+陆逊+蒋钦+黄盖
在该套阵容中,吴国太有火烧的伤害,黄盖可以用苦肉计增加自己的输出能力,在将对方烧到残血时可以突然爆发收割人头,经过吴国太虚弱的敌军很难抵抗4名武将的群体火烧伤害,不过该阵容弱点是害怕以防御反击为主的队伍,因为我方阵容没有足够的坦度能抵抗敌军伤害;
2.阵容二:
吴国太+步练师+大乔+黄盖+程普
该阵容以黄盖为输出核心,上阵后,首先用吴国太削弱敌方的攻击伤害和防御,程普作为前排帮助敌人吸收伤害,提高队伍生存能力,虽然步练师和大乔的伤害低,但可以恢复程普血量;
3.阵容三:
吴国太+太史慈+程普+祖茂+朱治
使用该阵容上阵,可以不停的虚弱对方,并且可以提高我方战斗力,以程普和祖茂作为前排,通过祖茂的嘲讽对方减少程普受到的伤害,吴国太和太史慈拥有输出和削弱对方的能力,在后期伤害值会逐步提升,搭配朱治可以通过清除敌军身上的效果达到削弱对方能力。
少年三国志2吴国阵营怎么搭配
少年三国志2中吴国有很多的武将可以供玩家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是可以搭配出不同的阵容,阵容不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下面小编就给玩家带来少年三国志2吴国阵营怎么搭配的内容,一起去看看吧!
更多武将内容请点击:少年三国志2武将大全
更多阵容搭配请点击:少年三国志2最强武将阵容搭配
吴国最强阵容
周瑜、小乔、鲁肃、孙权(孙坚)大乔
吴国的阵容都是后期强大的,有很强的输出能力,搭配上周瑜的强控,搭配上输出武将,是有持续输出效果的。阵容是可以选择输出阵容的,有吕蒙和太史慈,输出效果很不错,而且培养成本不高,玩家可以培养高级武将。
孙坚和甘宁可以解锁合击,就是增加15%的伤害减免,还有周瑜和甘宁的光环效果,可以快速的使用大招技能。搭配上周瑜和大乔就可以解锁合击,提升额外的输出效果,释放技能后会加成输出伤害。
周瑜,小乔,鲁肃,孙策,大乔
“国老”、“国太”各指什么?
国太是孙权的母亲,相当于皇太后,但因孙权那时还没有称帝,所以称国太。
乔国老是大乔小乔的父亲,因大乔嫁的是孙策,即孙权的哥哥,所以国老相当于是皇亲的岳父,即国丈。
扩展资料: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少年三国志吴国最新阵容怎么搭配 吴国最强阵容搭配攻略
吴国最强阵容搭配:
吴国铁三角:周瑜、大乔、鲁肃
前期阵容搭配:
周瑜+鲁肃+大乔+小乔+孙权
伙伴:甘宁,孙策,貂蝉,吕蒙,陆逊,步练师
缘分:31
适用阶段:突7之前(1~60级)
阵容优势:省元宝
优势1:
无稀有武将吕蒙,吕蒙需要很多的元宝才能够培养起来。
而且在游戏中后期,吕蒙其实并不是吴国非上不可的武将。因此这笔钱是可以省下来的。
优势2:
孙权和鲁肃的合击可以为2名武将加2点怒气。
都督是核心,叛军和叛军BOSS的伤害基本都在都督身上,如果有孙权和鲁肃的合击支持,可以在打叛军和BOSS的时候,能多让都督输出1回合,而叛军也是为后期的孙坚做资源的累积。
优势3:
无竞技场武将太史慈。
都督是吴国的核心,尤其前中后期都是围绕大都督来进行培养。太史慈和都督都属竞技场武将,培养单个可以使竞技场资源没那么紧张。
优势4:
游戏最前期(14天之前),非土豪玩家都没有红武,所以强控就变得非常重要。
孙权的减怒在前期是很厉害的,加上鲁肃合击,配合大乔的减怒,有时候会将对方控制到不能出手。
劣势:
控制有余,输出不足。此阵容的核心都督带突7之前伤害都是不高的。
因此这个阵容在PK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打不死对面的情况。
中期阵容:
周瑜+大乔+鲁肃+孙策+大乔
伙伴:孙坚,貂蝉,陆逊,甘宁,孙权,步练师(或黄盖)
缘分:33
适用阶段:突7~突9(60~90级)
阵容改变:孙权换孙策
阵容策略:铁三角形成,“漫天火光,火烧三国”
优势1:
突8开始,大乔的群体振奋加上鲁肃的单体振奋,才让铁三角的威力发挥出来。
鲁肃的不断放技能,在推图,PK,叛军,BOSS,无双中,都可以让都督的大火不停的灼烧,可以让前期非常弱势的吴国马上成为一匹黑马。
优势2:
这个阶段,大家都开始准备给主力一把红武了,红武精炼25是可以加1点怒气的,孙权的减1点怒气,开始显的无力。
此时秉着为都督服务的态度,上孙策才是正确的选择,不仅可以给对面上DEBUFF,孙策的高数量光环也可以为周瑜带来更高的面板攻击和血量。
劣势:
输出有余,命中不足。虽然都督自身10%命中,合击带30%,但突8其实是群雄的强势期,各类的闪避光环开启使用。
但随着游戏的更新,红腰带,红宝物的出现,让闪避越来越显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中期这个阶段,就要开始使用我们前期节省下来的元宝了,尽量用在强化精炼红装,红宝物上面,来弥补命中上面的不足。
前期节省下来的元宝,除了每天购买一定的体力,精力和叛军令外,其他完全可以仅少量的花费。
中期这个阶段除了用在红装和红宝物上面,也可以看一下是否在活动中弄一套稀有时装。有能力强化到160级的玩家可以选择太史慈时装,平民玩家我推荐张角时装。无死角控制在推图和PK中,有时候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荣耀新三国吴国二乔队阵容搭配攻略
荣耀新三国吴国二乔队即以大乔小乔为核心组建的一套阵容,成型比较容易。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荣耀新三国吴国二乔队阵容搭配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荣耀新三国吴国二乔队阵容搭配攻略
核心:大乔、小乔
主力:孙尚香
加成:
统智武+15%(吴国阵营buff)
大乔、小乔智力+8(江东二乔)
替换:
孙尚香换徐盛·紫(-1令)
诸葛瑾换张昭·紫(+1令)
队伍评价:
大乔6元首冲获得,孙尚香作为首发新手期橙卡(新账号首发橙卡孙尚香,于禁,魏延,董卓,随机四选一)中大概率获得,小乔爆率总体较高。
整体成型较快且难易度适中,大乔作为防御·医治类低费武将能够降低队伍的整体开荒损耗,小乔带宝物“奇策集”与“鱼肠剑”可以很好进行对敌debuff联动。孙尚香可以作为武勇输出进行补足伤害(本命武器红鸳弓为必带宝物),诸葛瑾作为治疗挂件可减轻该阵容整体生存压力。
徐盛替换孙尚香,伤害会稍低,张昭替换诸葛瑾,无明显变化。
适用范围:开荒中期(1-7级地)
好了,今天关于“吴国太大乔搭配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吴国太大乔搭配阵容”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