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陆逊怎么搭配阵容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英灵陆逊怎么搭配阵容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英灵陆逊怎么搭配阵容的话题吧。

英灵陆逊怎么搭配阵容插图

根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1、关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关羽死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阅读孙权传可知),公元219年。死因是被孙吴斩首。

2、张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小说《三国演义》中做范疆)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张飞死于蜀汉先主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死因是被部下袭杀。

3、马超: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马超死于蜀汉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死因是病死。

4、黄忠:明年卒,追谥刚侯。

黄忠死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死因是病死。

5、赵云: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赵云死于蜀汉后主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死因是病死。

自逊、抗、机、云之后,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

首先您要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这句话是谢希孟为了讥讽陆九渊说的。当时谢希孟想要娶一个陆姓的烟花女子为妻,陆九渊劝阻谢希孟,谢希孟就说了上面的话。直接翻译过来是自从陆逊、陆抗、陆机、陆云去世之后,天地之间的英华灵秀之气,没有集中在世间的男子身上,却集中在了世间的女子身上。言下之意是说,陆九渊不仅比不上他的先祖陆逊、陆抗、陆机、陆云之辈,就连眼前的这个陆姓的烟花女子都比不上。

四大名著倒着写会怎么样

如果把西游记倒过来看。如来派师徒四人与八部天龙小白龙去东土大唐去传教,在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妖怪,打来打去发现他们都是有后台的,无论怎么作恶都不受惩罚,八戒和沙僧觉得太黑暗了,无奈一个躲进了高老庄,一个钻进了流沙河,只有悟空坚持正义一路斩妖除魔护送师傅东去传教。结果天庭对悟空实在忍无可忍就和如来达成协议——我们可以保证唐三藏平安到长安,不过你得把孙悟空这个刺儿头给办了, 如来同意了,在一翻阴谋之下,白龙重伤坠入山涧,悟空败了,被压在了五指山下,而唐三藏却抛弃了孙悟空,孤身来到长安,在长安传完教,被封为御弟,享受完荣华富贵,寿终正寝。就这样过了五百年, 悟空终于从五指山下逃了出来, 一声不吭 ,把天庭搅了个天翻地覆, 天庭被逼无奈许诺让猪八戒化为人身,封为天蓬元帅,沙和尚封为卷帘大将,只要他们能够杀掉孙悟空。最后的最后,因为兄弟相残而心灰意冷的悟空去寻找菩提祖师解惑,然后他封印了修为,回到花果山,陪着猴子猴孙过完了平凡的一生,最终在花果山的山顶化作了一块石头…… 如果把三国演义倒过来看。西晋惠帝智商低下,昏庸无能,国家一分为三,三家诸侯分割晋国。刘备占据蜀中,讨伐荆州时死了军师,占据荆襄和曹操孙权对抗时诸葛亮归隐南阳,东流西窜,先后奔逃豫州徐州右北平等地,一生颠沛流离,最后身边只剩下了两员大将关羽张飞,他们在那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里义结金兰结为兄弟如果把红楼梦倒过来看。贾宝玉本是和尚,后来还俗贾府,娶了宝钗还与黛玉纠缠不清,并且与家里丫鬟嬉闹折腾,不成体统,最后逼走黛玉宝钗,自己无儿无女化成一颗石头,就连女娲补天都不用…… 如果把水浒传倒过来看。大将宋江功高震主,朝廷欲借刀杀人令其南征方腊,宋江不忿,途中率手下108弟兄占梁山为寇,朝廷大惊,托李师师传信招安,宋江不理,并打败太尉高俅、“阉将军”童贯。但在朝廷诱惑下,不断有人“反正”, 甚至连二头领卢俊义也逃下梁山,终于宋江攻打江州被捉,手下纷纷逃命,部分投了官府做都头、知寨,发展好的甚至做到了教头、提辖;部分占山为王打家劫舍,部分流落江湖杀人越货,还有的开黑店卖人肉包子,大本营梁山也被秀才王伦占去。最终108个兄弟被洪太尉一一捉拿魂魄,镇在龙虎山伏魔殿下。

三国时代的鲁肃是怎么样一个人?不要太长字回答啊

鲁肃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的。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鲁肃性格好施舍别人。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讲兵习武。晴天,偕众往南山(今江苏盱眙诸山的古称)射猎,阴雨,则聚众讲习兵法,以此练习武艺。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逃亡,成为流民。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中平元年(184)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东汉王朝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封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此时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出卖土地,以周济困穷,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时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当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避害,鲁肃举家迁居东城。当时的东城,为袁术的辖地。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长。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在后。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急速赶来阻拦。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顺利到达居巢。

不久,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东城去办理丧事。

刘子扬是鲁肃的好友,写信给他,信中说:“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鲁肃同意了刘子扬的意见,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当即整顿行装,欲投奔郑宝。正巧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去见他,把刘子扬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对他说了。时孙策已经去世,孙权仍住在吴郡。周瑜劝鲁肃留下来,他说:“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鲁肃从其言。周瑜马上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并且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

孙权立即约见鲁肃,与其交谈,非常高兴。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悄悄领了回来,合榻对饮。孙权对鲁肃说:“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答:“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孙权又说:“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

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画,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明。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命甘宁西攻江夏,斩太守黄祖,然后准备夺取荆州。

曹操本无暇南顾,如今见孙权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荆州,养成羽翼。于是在七月份开始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

同年八月,刘表病死。鲁肃向孙权进言:“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说完,鲁肃提出代表孙权去荆州吊丧,了解情况。孙权批准了他的请求。

鲁肃刚到夏口,闻曹操已向荆州进兵。鲁肃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降曹,刘备准备南撤渡江。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境内),鲁肃与刘备相遇。鲁肃说明了孙权派自己来的使命,然后和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并问刘备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想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说吴巨是个没有作为的庸人,劝刘备不要去依靠他。接着,详细述说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刘备听了鲁肃的分析,决定并力抗曹。刘备率部进驻夏口(今湖北汉口),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渡江东侵,召集众位将领商议,将领们都劝孙权降曹。唯鲁肃不发一言。

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跟到屋檐之下。孙权知他要单独表述意见,就拉着他的手说:“卿欲何言?”鲁肃回答说:“鲁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孙权听完,叹息道:“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时周瑜正在外地,鲁肃劝孙权将他召回。周瑜归来,更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运谋画策。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兵。

大战结束,鲁肃先行归来。孙权聚集众将,大张旗鼓地迎接他。鲁肃进殿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示敬,并对他说:“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鲁肃趋前几步,摇头说:“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鲁肃就座后,才徐徐举鞭说:“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孙权听后,开怀大笑。此后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

赤壁战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唯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同抗曹。鲁肃说:“您(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曹操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

周瑜病危,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信中说:“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所有。鲁肃开始时驻守江陵,后移兵下驻陆口。威望恩义,大行于众,部属增加万余人,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214年),随孙权攻破皖城,改任横江将军。

在此之前,益州牧刘璋法度纲纪颓败废弛,周瑜、甘宁等人曾劝孙权借机攻取蜀地。孙权就此事征询刘备的意见,刘备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假意对孙权说:“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然而,后来刘备却向西进军,图谋吞并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孙权明白刘备的意图后,勃然大怒,骂道:“猾虏乃敢挟诈”(《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对刘备深为不满。

时鲁肃与关羽邻界统兵,疆土犬牙交错,多次发生磨擦。鲁肃顾全大局,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双方。

刘备平定益州,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肯。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

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鲁肃做出决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鲁肃毫无畏惧,他说:“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刘备辜负国家,是非尚未论定。关羽又能怎么样呢?”毅然赴会。

会上,鲁肃数次指责关羽:“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鲁肃话音未落,荆州方面的一将说:“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关羽此时也操刀而起,对那人说道:“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三国志·吴书·鲁肃传》)!用眼光示意那人离去。

单刀会没有结果,双方僵持不下,战争一触即发。时曹操进攻汉中,刘备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孙权讲和。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孙、刘休兵罢战。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鲁墓地至今说法不一,据《帝乡纪略》、历代《泗州志》、《泗虹合志》记载:“鲁肃临淮人。《三国志》:‘肃卒于临淮’,明嘉靖中其碑尚存。”殁后归葬故里,此属常理。根据旧志推论,鲁肃墓已没于泗洪县临淮镇南境的洪泽湖中。

鲁肃故里临淮镇粮管所院内现仍保留“子敬泉”井一口,该井位于池塘正中,上置角亭,井水高于井外池水二尺许,为一奇观。

点评:鲁肃死后,孙权评价他有二长一短:“子敬东来,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失二长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孙权肯定了鲁肃的榻上策和赤壁战前的主战意见,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对借荆州问题进行了翻案。

其实,孙权的指责是不公正的。在曹、刘、吴三家鼎立纷争的局势中,唯独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这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也是孙权、周瑜、吕蒙、陆逊不如鲁肃的地方。鲁肃死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孙刘联盟完全破裂,而吴、蜀也最终被各个击破,随之灭亡。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也只有鲁肃才配称得上战略家。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书》说,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严整,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言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现在看来,这评价颇为得体公允。

三国演义里鲁肃怎么死的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以一个老实人的形象出现,孙权继位后为周瑜推荐,仕于孙权,为孙权谋划战略,深受器重。赤壁之战时,鲁肃力主抗曹,出使联合刘备,并协助诸葛亮、周瑜说服孙权。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不忍周瑜陷害诸葛亮,多次协助诸葛亮脱险。赤壁战后,鲁肃在诸葛亮的设计下,成为保人,将荆州“借”予刘备,此后多次讨要不成,处于两难的境地。周瑜去世后,鲁肃代周瑜成为水军都督,数年后病逝。

好了,今天关于“英灵陆逊怎么搭配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英灵陆逊怎么搭配阵容”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